今年会 | 官方网站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浙江教育在线:从感动湖州到感动浙江、感动中国——湖师院校友潘美儿、陈芬芳、王超的感动故事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0-01-15

    2010年1月13日,浙江教育在线首页醒目位置以《从感动湖州到感动浙江、感动中国——湖师院校友潘美儿、陈芬芳、王超的感动故事》为题,报道今年会 | 官方网站校友入选感动湖州、浙江骄傲候选人和感动中国候选人。全文如下:

从感动湖州到感动浙江、感动中国

湖师院校友潘美儿、陈芬芳、王超的感动故事

    浙江教育在线讯(记者 尹秋菊 通讯员 谈铮渭)在大山深处、在偏远地区、在地震灾区,几位湖州师院的毕业生,正用笑容、用汗水、用智慧肩负起他们心中的那一份责任。潘美儿:2009年“感动湖州”人物,“感动中国”候选人,陈芬芳:2009浙江骄傲候选人,王超:获2009年“感动湖州”人物提名奖。他们,是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一员,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更是一个时代的榜样,


资料图片 潘美儿(中)接受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小萌采访

    潘美儿:“最美护士”护理麻风病人13

人物名片:潘美儿,湖州师院医学院1996届毕业生,大山深处走来的“最美护士”。13年来,她坚守在临床一线,与病人形同亲人,并掌握了精湛的麻风护理技术,得到了同事和病人的交口称赞。20095月,她荣获世界卫生护理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章;12月,被评为感动湖州——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现又被2009年感动中国推委会推荐为候选人,成为79名“感动中国”候选人之一。

1996年,20岁的潘美儿从湖州卫校(湖州师院医学院前身)毕业后,被分配到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麻风住院部,常年工作在德清县深山中。刚工作时,世俗偏见、艰苦的条件、还有那些肢体残缺、外貌变形的麻风病人,都给了潘美儿不小的压力。

是离开还是坚守?潘美儿很快就被护理前辈们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所感染,同时也被麻风病人饱受病魔折磨的悲惨遭遇所打动。她选择了留下,并主动申请去风险最高的现症病人区承担护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护理麻风病人,潘美儿倾注了许多心血。麻风病是一种传染病,现症病区也是最危险的地方。麻风病人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不仅需要精心的医疗护理和耐心的生活护理,更需要情感上的呵护和关怀,潘美儿从心底里把麻风病人当成亲人看待,用实际行动温暖病人的心灵。

尽管只有中专学历,但潘美儿已经在国内外麻风病权威杂志上发表了麻风病人的心理研究、麻风溃疡综合治疗等多篇高质量论文。她撰写的学术论文《麻风溃疡综合治疗研究》,在去年1月召开的国际麻风大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13年如一日,她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麻风病护理事业。

20091027,潘美儿,这位年仅34岁的护士长,作为全国6名南丁格尔奖章获奖者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胡锦涛的颁奖。


资料图片 陈芬芳和她的学生们

    陈芬芳:夫唱妇随将爱献给灾区

人物名片:陈芬芳,湖州师院体育学院2007届毕业生。汶川大地震后,她和丈夫先后来到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营盘乡,丈夫支援灾后重建,妻子支教,他们把新房也安在援建工地的板房里。2009年暑期,陈芬芳的支教工作期满,但她还是坚持留了下来,至今,夫妻俩仍然奋战在援建一线。200912月,她以援建夫妻名义入选2009浙江骄傲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名单。

在青川县营盘乡浙江省临海市援建指挥部的驻地,有一间贴有大红字的板房特别引人注目。房间里住的是援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徐世卿和他的新婚妻子陈芬芳。一对新人的婚房内,一床、一衣柜,一张甜蜜的结婚照摆在矮小的书桌上,因为常停电而不能看的电视机形同摆设。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夫妻俩度过了他们的蜜月。营盘乡的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俩援建夫妻

2009115,这对新人举行了婚礼。婚后7天,陈芬芳的丈夫就匆匆登上了去四川灾区援建的飞机。2009年3月,陈芬芳有幸选中赴青川支教,担任了营盘乡小学三年级语文课老师和班主任,夫妻俩便开始了在灾区的夫唱妇随生活。她和丈夫工作的地方,是四川省唯一不通公路的孤岛。当同龄朋友们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城市享受生活时,他俩却在条件艰苦的地震灾区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陈芬芳班上的学生基础非常差,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会写错。为了把课上得更生动、更精彩,陈芬芳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尽量拓宽知识面,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天下午放学后,陈芬芳都要留下来给个别孩子开小灶,有时还拉着丈夫一起帮忙。当班主任最苦的是家访,不会走山路的陈芬芳每次家访回到指挥部,后脚上都会被磨出水泡。一个叫安泓的学生对陈芬芳说:老师,你来了,我们就看到了希望。孩子的这句话,让她眼里噙满眼泪。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爱心也赢得了灾区群众的高度评价,陈芬芳被评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支教工作先进个人。


资料图片 王超在青川三堆沟村志愿者学校支教 

    王超:扛着摄像机记录灾后重建

    人物名片:王超,湖州师院文学院2009届毕业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自发加入民间志愿者队伍,赴灾区参与救灾和支教两个多月。毕业前夕,他毅然放弃留湖工作机会,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在,他成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广播电视局的一名摄像记者,每天扛着10多公斤重的摄像机,记录着灾后重建中的马鹿乡、七佛乡、楼子乡一点一滴的变化。200912月,他获得感动湖州——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提名奖。

    青川县东河口的悲伤,掩埋在了地下;北川县城的惨烈,却赤裸裸地写在地面上……去了10次、20次后,感官和心灵都会慢慢平静下来。”23岁的王超对生死有了超越年龄的感悟,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值得去做的,我一定会坚持。

    王超是四川绵阳人,去年“5·12”,突如其来的灾难,在他的内心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在日记里写道: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我无数同胞的生命,作为一个四川人,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更是感怀生命的渺小与脆弱。当看到解放军和志愿者为了拯救生命无私奉献的情景时,我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都深深地被感动了,我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帮助自己的老乡。这个决定,改变了王超的人生轨迹。

    汶川地震后,王超与几位四川老乡一起组织了一场募捐活动,第一时间将募集的善款汇到中国红十字会。20087月,在震中心汶川县映秀镇,他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一起,给老乡背物资上山、帮助灾民清理废墟、为他们的房屋上瓦……8月,他又来到了青川县三堆沟村的一所志愿者学校,负责四年级的课程及全校的体育课。除了尽量给孩子们补习落下的功课外,王超和同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孩子游戏和参加体育活动上,希望帮助他们尽快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体会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刚来的那会,我觉得什么都很新奇,灾后重建的速度这么快,学校和医院建得特别漂亮。这边的小学,基础设施比爱山小学还好!对于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王超认为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也是自己最正确的选择。王超说,他喜欢扛着摄像机去拍摄湖州三县两区援建的每一个项目,去记录张启标的工作和生活,去寻找家乡四川和第二故乡湖州的深厚情谊,去见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他在镜头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http://www.zjjyzx.com/figures/201001/3359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