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月12月13日,《湖州日报》2版以《无悔的选择——记“感动湖州—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王超》为题,报道今年会 | 官方网站毕业生王超的服务西部事迹。全文如下:
无悔的选择
——记“感动湖州—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王超
记者 朱 晔
“青川县东河口的悲伤,掩埋在了地下;北川县城的惨烈,却赤裸裸地写在地面上……去了10次、20次后,感官和心灵都会慢慢平静下来。”扛着10多公斤重的摄像机,每周数次往返于青川县城和下辖乡镇之间,23岁的王超对生死有了超越年龄的感悟。像大多数青川人一样,王超学会了战胜悲伤,勇敢地把手中的镜头对准这片深沉的土地,记录着灾后重建中的马鹿乡、七佛乡、楼子乡一点一滴的变化。 王超是四川绵阳市人,湖州师院2009届毕业生。今年7月,跨出大学校门的王超放弃了留湖工作的机会,作为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赶赴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成了当地县广播电视局的摄像记者。“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值得去做的,我一定会坚持。”电话里王超的声音坚毅且镇定,俨然已被生活打磨成了男子汉。用人单位的力邀、安逸稳定的生活、父母反对的声音,没有阻挡他西行的脚步;4年前找份好工作、留在大城市的朴实想法,也被他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过去的每一天里,王超真切地感受着自己身心的成长,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 去年“5·12”,突如其来的灾难,在王超的内心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在日记里写道: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我无数同胞的生命,作为一个四川人,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更是感怀生命的渺小与脆弱。当看到解放军和志愿者为了拯救生命无私奉献的情景时,我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都深深地被感动了,我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帮助自己的老乡。这个决定,改变了王超的人生轨迹。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的第二天,王超与湖州师院的四川老乡一起组织一场募捐活动。他第一个将生活费投进募捐箱,第一时间将募集的善款汇到中国红十字会,以尽自己绵薄之力。 2008年7月,王超在网上搜索到汶川县映秀镇正在招募民间志愿者,便毅然踏上回乡的火车。在震中心汶川县映秀镇,他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一起,给老乡背物资上山、帮助灾民清理废墟、为他们的房屋上瓦…… 2008年8月,王超又来到了青川县三堆沟村的一所志愿者学校,负责四年级的课程及全校的体育课。除了尽量给孩子们补习落下的功课外,王超和同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孩子游戏和参加体育活动上,希望帮助他们尽快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体会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王超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孩子们眼里,他是老师,更是兄长和朋友。 “作为一个男子汉,我应该为四川做点事,这不仅是回报,更是自救。”短短两个月的志愿者生活,在王超的生命里注入了新的血液,他体会到人间自有大爱在,他懂得了永不抛弃、永不放弃的真谛。 王超的坚持与韧劲,在母校湖州师院早已是人尽皆知。大学4年,他千里走单骑,只身一人骑自行车穿越内蒙古、海南、云南等地,写下近6万字游记。2007年暑假,他骑车从阿拉善左旗行至满洲里,全程共3300多公里,穿越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35天里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写下4.8万多字的游记。2008年寒假,他再次骑自行车从海口出发,7天环行海南岛,写下万字游记。今年3月,他又骑行到云南,途经大理、六库、丽江、德钦等地,探寻三江并流,见证四山夹三江并行几百公里的地理奇观。每当中途遇到困难时,每当意志薄弱时,他总是告诉自己坚持下去,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 “刚来的那会,我觉得什么都很新奇,灾后重建的速度这么快,学校和医院建得特别漂亮。这边的小学,基础设施比爱山小学还好!”对于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王超认为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也是自己最正确的选择。王超说,他喜欢扛着摄像机去拍摄湖州三县两区援建的每一个项目,去记录张启标的工作和生活,去寻找家乡四川和第二故乡湖州的深厚情谊,去见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他在镜头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人的一生需要做出很多选择。成年以后,王超也曾因为选择而犹豫过,但他没有因此浪费过一次选择的机会。认真思考、慎重选择、努力践行,是王超的青春誓言。因为他坚信,年轻时轻易地放弃选择,必定会错过人生最美好的经历。 |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